国产手机全球疯抢,广东加工贸易满血复活的秘诀是?-经济粤评

前沿技术

  疫情下,全球抢手的,不只口罩,还有国产手机。

  这几天,巴西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在凌晨抢购中国手机的截图在网上疯传。

这并非孤例。今年以来,中国品牌手机在速卖通平台屡屡上演“供不应求”。9月中旬POCO品牌在速卖通发售新款X3,首发10万台,结果吸引全球超过40万人加购。

  全球销售火热的背景下,12月17日,一场产业盛会——第十二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就在世界手机制造中心之一的东莞举行。

  OPPO、vivo、康佳、得利钟表、歌尔……1193家企业参展,展位2611个,其中特装展位占比44.8%,分量十足;展览面积由上届的5万平方米扩大到7万平方米,仍然满满当当。

全球首款滑转屏手机、厚度仅为4.75毫米的世界最薄碳纤维手表……更多的新品靓货在加博会上涌现。

  加工贸易对广东有多重要,一组数字看得清楚:广东省商务厅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约1.1万家,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1/4,高峰时期吸收就业超过1000万人,直接贡献了广东超一成的地方生产总值。

  加工贸易的路要怎样走?来东莞,你就全明白了。

在oppo展位上,几个观众正在测试新款手机的拍照性能。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加工的生意经变了,卖得多还要讲创新

  OPPO智能机器狗不但可以识别人的动作,还可以对动作进行模仿,滑转屏5G手机的屏幕可以自动缩窄和延伸……加博会上,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成为参展企业“吸晴”利器。

  新品迭出的背后,是东莞造、广东造在创新驱动产业链上加速追赶。

  事实证明,全球疫情下,谁的工厂仍在运转,谁能满足全世界的商品需求,谁就能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占据发展先机。

  数据显示,全球的电子消费品需求正在不减反增,市调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3.66亿台,环比增长32%。

  全球工厂停工,中国率先恢复,商品出口大增。

日本红人在速卖通平台直播Umidigi的手机。网络图片

  今年1-11月,广东出口4353.5亿元,同比增长达10.7%,其中11月单月,加工贸易进出口由负转正,实现增长2.3%。

  外贸发达的广东,正在积极利用制造门类齐全、供应链条恢复畅通的优势,抢占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对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复工复产已经是“完成时”,更多的要素、精力正在聚焦到创新研发上。

  制造能力快速“满血复活”,较短时间内重回创新轨道,推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这都是缘于在产业升级上的持之以恒。

  过去贴牌,现在“贴”技术、研发、工业互联网

  以往人们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印象,往往是贴牌生产。但粤评君发现,这一局面正在扭转。

  东莞迪奥皮具公司原本是一家靠给国外品牌代工的企业,在加博会上的展品却都是自主品牌“芭菲丽(BAFELLI)”皮包。贴牌生产到推出自主品牌,背后是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以来,东莞全市委托设计(ODM)+自有品牌(OBM)产品出口比重从32.5%提升至76%,超过四成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设有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累计注册品牌突破1.3万个,累计设立研发机构达3089个。

  对于东莞,对于珠三角来说,即使是看似相同商品的背后,如今也是不断进化的产业链:工业机器人、大数据、自动送料车等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制造车间的标配。

  东莞的加工贸易,广东的制造升级,正在走的,是一场艰难的制造长征,是一场不见硝烟的产业进军。

  从德国4.0制造升级到美国强大的创新和高端制造能力,面对全球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们,广东的加工贸易能赢吗?

机器人生产车间

  让粤评君讲个故事。

  80后的人或许有个感觉,现在去打屁股针,好像没有小时候那么疼。

  这不是错觉,而是进步:顶端极细以至于感觉不到疼痛的注射针头,已经普及。

  研发这种无痛针头的是日本的冈野工业。上世纪60年代,为了做好一个直径一厘米的小铃铛,工人们花费18道工序和三年时间才成功,但这为其后续研发全球最细无痛注射针头,带来关键的制作灵感和技术储备,也让冈野工业成为细分领域的世界知名企业。

  如今,类似的这一幕,类似的“工匠”群体,正在广东浮现。

  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广东代表团共揽获32金、13银、11铜和27个优胜奖。其中,光电技术、移动机器人、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这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近七成。

  去年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斩获16枚金牌,其中广东选手贡献一半。

飞机维修项目上,选手对机件进行加工。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石磊 许舒智 金镝 摄

  如果说,加博会上,耳熟能详的品牌,令人目眩的新产品是广东制造的今天。

  那么,这些大赛上年轻人的精益求精、钻研创新,就是广东制造的明天。

  12年,加博会里看见产业未来

  千万不要小看东莞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制造网络。

  它是打不死的制造界“小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大批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在金融风暴中陷入困境。

  很多人说,珠三角的制造不行了。

  也就是那一年,广东推进“腾笼换鸟”和产业转移。第二年,加博会的前身——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在东莞开幕。

2011年,第三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资料图片

  越挫越勇。这大概就是当时举办者和参会者的心境。

  2014年下半年,随着诺基亚东莞工厂的倒闭,东莞乃至广东的手机制造中心,似乎变得名不副实。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手机巨头来了、倒下,制造链条的网络已在珠三角生根发芽。

  当年,苹果手机如日中天,三星手机风靡全球。没有人认为,广东还有机会。无非是换一个国外的牌子继续做加工贸易,这是很多人的猜测。

  珠三角在全球独一无二的消费电子产业链,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0年上半年,华为、OPPO、vivo的手机出货量,均进入全球前五,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品牌。全球每卖出4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

  而大湾区,不止有东莞。

  “香港有金融的优势,深圳有创新优势,广州有服务优势,佛山有制造优势,东莞有投资环境优势,珠海有绿色发展优势,澳门有文化娱乐优势……”

深圳平安大厦。

  加博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么说,听起来像相声“报菜名”。

  但这也正是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独特优势的写照。

  如今,广东正在加速形成现代化的交通体系、物流网络、产业集群、创新生态、金融支撑……依托于此,通过创新驱动,让广东加工贸易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变得不可替代。

  这就是广东加工贸易,也是制造产业的未来。

生产扫地机器人的车间

  今年以来,疫情和全球经济波动,让外贸依存度全国最高的广东承受巨大压力。

  “给广东提点建议吧,接下来怎么干?”

  面对粤评君的追问,张燕生如此回答:广东有今天,是因为没有浪费2008年那场危机;广东如果要有明天,就不要浪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历史性转型机会。

  展会外,全力为全球供货的东莞工厂,机器继续轰鸣。

  【记者】王彪 昌道励 戴双城 实习生 罗雅情

  【策划】郑佳欣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王彪;昌道励;戴双城;郑佳欣

  经济粤评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标签: 前沿技术